抗日之我为战神_分卷阅读_686

  后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缴获了部分美军使用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则干脆将口径改为日军制式的七七口径子弹之后,仿制了一部分这种发射全装药子弹的半自动步枪。至于美制的m一式卡宾枪,虽说射速更高,也更加的轻便。但被认为还不如抗联的自动步枪,不仅高层人物嗤之以鼻,下面的部队也没有人喜欢。
  只是这种半自动步枪相对抗联来说,只能是一般的射速。虽说比较受日军一线官兵的喜欢,但却依旧被日军高层之中某些掌握实权的人士认为弹药消耗过高,日本国力难以承受而没有大量的生产。
  最终这种本身因为生产工艺低下,比缴获的美制原厂装备性能降低很多。改为七七口径弹药之后,虽说质量更加下降的仿制品,但依旧可以称得上性能不错的武器。至少在火力密度上,要远远的高于手动步枪。
  如果真的投产,并装备到一线作战部队。至少部分可以勉强和抗联装备的四零式步枪抗衡,并完全可以与美军装备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抗衡的轻武器。在已经无力大量增加轻机枪配置的情况之下,只生产了一部分配属给了中国派遣军。作为步兵小队加强火力,配属给各个据点以抵抗共产军没完没了的骚扰。
  在屡次实验都不成功之后的日军,好不容易找到一支勉强适合自己的。却因为自身高层很是有一些能量大的人,死抱着老观念不放。依旧固执的认为自动武器精度差,浪费弹药,是日本国力难以承受的。满嘴还是装备一支百发不中的步枪,不如装备一百支百发百中的步枪老观念。
  面对几乎所有对手装备的轻武器,都超过自己的现状。始终在强调以战术上的调整,来面对优势火力的敌军。大本营以那位前参谋总长为代表的诸多元帅级人物,一直在强调以武士道的精神,去和对手拼所谓的意志和精神。而不是从根子上,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1750章 过于保守的日本人
  这就造成了日军虽说在东北战场遭遇到抗联四零式自动步枪,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到美军的m一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一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他们的盟友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已经大量在使用g四三半自动步枪和g四四自动步枪。自己却依旧只能使用老式的栓动步枪,来面对敌军铺天盖地的步兵火力。
  即便到了四三年,在各个战场上大量消耗了巨大兵力,已经无法像战争之初那样保证新兵的训练。兵员素质下降也相当快,甚至出现了老头兵和少年兵的日军。也没有在其精兵政策已经无法保持下去的情况之下,给部队大量配备自动武器,以火力密度来弥补训练不足。
  前期不换是因为对于日军大本营来说,只要不能使用自己制式弹药的轻武器,无论性能再优良,他们也不会装备的。而依靠射速而不是射击精度压制敌军,也是相当的可耻的。哪怕是下面的部队吃亏不小,他们也一样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高层认为射速比不过,那完全可以和他们拼刺刀,比远射精度吗。四百米之内压制不住,可以利用日军普遍射击技术精良的特点,从四百米之外以精确射击压制住他们吗。实在不行,可以为一线作战部队增加一部分狙击步枪的编制,帝国又不是没有狙击步枪。
  利用普通步枪就可以改进的狙击步枪制造,可比生产自动步枪容易的多了,在成本上也合算的多。以日军的单兵素质,大批量培养可以四百米外精确射击的战地狙击手,还是很轻松的。
  至于日军士兵之中,究竟有多少能够达到四百米之外精确射击,这种几乎已经达到专业狙击手水平。而且配备少量的狙击手,在四百米外能不能压制住敌军铺天盖地的轻武器火力,那就不是日军高层可以考虑的了。
  在部分日军高层看来他们有自动步枪,帝国陆军不是也装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吗?如果步枪都有机枪的射速,那么还要机枪干什么?都装备步枪得了。四百米的有效射程,在面对机枪的时候,不是一样没有用?
  实在不行可以增加轻机枪的编制,以轻机枪对付他们所谓的自动步枪吗。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无法压制住这些自动火器,轻重机枪还是可以的。无论是比射程和杀伤力,这些自动步枪还能比的过轻重机枪?
  对半自动步枪都是这个态度,对于更加浪费子弹的全自动步枪,日本人更加不会仿制。除了射程比较近,以及射速快、有些浪费弹药两个日军眼中的缺点之外,其余的无论是精度还是一定的拼刺能力,都符合日军标准的抗联制式四零式步枪,日本人都顽固的拒绝了。
  更何况直属侦察旅装备的这种短的多,又无法拼刺刀的自动步枪?这支枪在日军高层的眼中,除了射速快、精度还算可以之外,就没有任何的有点。开玩笑,不能拼刺刀的步枪还叫做步枪吗?只有高射速又有什么用?
  不能拼刺刀,等子弹在短时间打光了,难道让帝国军人举手投降吗?白刃战,可是帝国军人在战场上决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能拼刺刀,就是卸掉了帝国陆军作战之中一种重要的战术。敌后作战,更要讲究对弹药的珍惜和节省。
  所以在改型不成功,再加上高层保守的观念。几经折腾之后,即便在日军有学有样的也组建了特种作战部队,却依旧装备的是三八和九九式步骑枪,九九式轻机枪、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甚至是九二式步兵炮。
  除了少量的手枪和轻武器之外,日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少量抗联六零迫击炮和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仿制品,也没有配备给这些部队。而宁愿让这支部队去扛着九二重机枪和九二步兵炮,去执行这种作战任务。
  因为日军的作战参谋认为,这些武器的确有一定的作用和威力,也很轻便。但是在发射的时候会有火光,这会暴露自己部队的行踪。所以虽说日军仿制了一部分无后坐力炮,配发给各地的日军。但日军组建的特种部队,装备的还是日军制式轻武器。
  至于各种战术训练,主要还是采取了日军在做战之中惯用偷袭作战时候的作战方式,也就是化妆敌后侦察,这种二战之中最标准的传统侦察作战模式。再加上与抗联这支部队多次交手之中,学来的一鳞半爪的技战术。
  其大体上的思路,依旧没有改变日军固有的侦察思路。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好好的一个特种作战部队,被他们用东北话来说,搞的连二八颤子都算不上。照猫画虎的结果,日本人和关东军却是打造了一群瞎猫。
  当然在偷袭抗联的时候,也装备了一些战场上缴获的抗联制式武器。但主要的武器,尤其是压制武器,却选择的还是深得日军信赖的掷弹筒和九二重机枪。在关键的时刻,还会扛上一门九二步兵炮。而且军刀也是必须佩带的,这一点更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
  对于日军学习特种作战战术,以及为自己特种部队配备武器装备这一点上,虽说有一定的错误,在轻武器上,日军还是没有少折腾。用后世的话来说,虽说最终失败了,但毕竟曾经努力过。
  尽管这支日军的所谓特种部队,也曾经多少给抗联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在战场上的损失,却远远超过获得的战果。而且在短时间之内,便被抗联打的损失惨重,最终无奈的撤出了战场。
  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的误判,不过大体上还是按照杨震的判断来的,并没有让郭炳勋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但是有一点,却是他和郭炳勋都判断错了。那就是日军对此次战役之中被破坏的军工设备,以及南满铁路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决心判断,两个人都没有预料到日军会下这么大的血本。
  相当一部分的工厂,日本人限制与财力与设备制造和补充能力,以及战线的变化,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能够恢复。但是对于能恢复的,日本人投入了几乎是疯狂的恢复手段。在短时间之内,大部分都恢复了生产。
  特别是奉天兵工厂,这个负担了几乎整个侵华日军轻武器弹药供应,日军近一半轻武器生产的兵工厂。虽然被搬走了三分之一的机器设备,尤其是新式的机器设备,被一扫而光。几乎所有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也一扫而光的全部被带走。
  只剩下的几条漏网之鱼,根本就无力承担一个兵工厂的恢复。但此战过后日军大本营从朝鲜的仁川兵工厂,乃至本土的东京兵工厂以及大阪炮工厂,招募了一批朝鲜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从平壤分厂抽调了大部分的设备,补充进这个兵工厂。
  并将关内中国派遣军设立的几个兵工厂,所有的工人和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全部合并到奉天兵工厂之内。从国内调集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抢修了被炸毁的输变电设备,以及运输体系。
  此次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奉天兵工厂就恢复了生产。虽说产量与之前可以供应整个侵华日军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轻武器弹药却可以基本满足战后关东军的需要。并能为关内日军作战,提供一部分的轻武器弹药。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抗联与美军对日本本土轰炸强度越来越大,兵工厂的产量因为猛烈轰炸而锐减,甚至在本土与朝鲜已经陷入无法开工的情况之下。日军大本营利用南满地处中国东北,抗联对其轰炸投鼠忌器,而始终没有遭遇到猛烈轰炸的态势。
  将东京陆军兵工厂整体,与仁川工兵厂主体,搬迁到了旅大和丹东各一部分。将小仓兵工厂、仁川兵工厂轻武器部分,搬迁到了奉天,与奉天兵工厂合并,以保证陆军武器弹药的供应。
  没办法,抗联轰炸日本本土和朝鲜的日军军工基地几乎是毫不手软。而且专门采取地毯式轰炸,对日本军工产业密集的城市进行轰炸。试图从根子上,将日本本土的军工生产能力,连根的拔起。
  但对聚集了大量中国人的南满,除了旅顺海军基地挨了美国人炸之外。对整个南满地区的轰炸,却是蜻蜓点水一样。最多隔三岔五过来,丢几枚小炸弹意思、意思。与被炸的一片狼藉的日本本土相比,整个南满是异常的安全加安静。
  被抗联力度越来越大的轰炸,以及随着战争发展,也投入的越来越多的轰炸机进行对日轰炸的美军狂轰滥炸之下。被轰炸的在本土几乎站不住脚的日本陆军,只能找地方给自己的兵工厂搬家。
  要不然怎么办,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该死的中国人,将兵工厂以及兵工厂所在的城市统统的炸光?该死的中国人,就像一群跗骨之蛆一样的盯上了陆军。只要有陆军兵工厂的城市,无一不被他们轰炸的底朝天。
  而近在咫尺的海军基地和兵工厂,哪怕就在其轰炸目标之内,他们也不去动一个手指头。半年的时间,本土六大兵工厂外加朝鲜仁川兵工厂的产量已经下降一半。在这么挨炸下去,前线的陆军部队所有的枪炮恐怕都要断粮了。
  尽管一向都喜欢背后下刀子、阴人,向来是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的日本人,心里面明镜似的知道抗联这么做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很清楚,这些中国人的目标就是逼着他们将工厂搬到满洲,以方便他们在地面上攻击。
  等这些兵工厂落到他们手中之后,可以随即成为他们自己军工生产的有力帮手,短时间之内让其军工生产能力翻番。到时候帝国陆军的军工生产能力下降一半,无法补充战损,力量会整个来一个此消彼长。
  就算他们没有打这个主意,但是一旦合并后的奉天兵工厂遭遇到任何的危险,那么对于帝国陆军武器装备的补充,尤其是轻武器的补充,绝对是致命的影响。他们这一举动,即便是没有将兵工厂据为己有的想法,但肯定也抱着一锅端的念头。
  第1751章 余波之扫荡
  但本土的形势对于日本人来说却是形势逼人,不搬是不行的。再不搬,任由形势发展下去,整个日本陆军上下就全部断顿了。而且再不搬,除了已经炸成一片平地的东京和朝鲜仁川之外,大阪、名古屋、小仓、相模这些城市,连同那里的兵工厂,也彻底的保不住了。
  到四三年中这些城市绝大部分只剩下了一半,大阪与东京一样,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区。如果在不赶紧找地方搬迁走。万一相当于一个火药桶的兵工厂被彻底的炸毁,剩下的一半恐怕也难保得住。
  那些城市里面,可集中着大量的国民。在耽搁下去,任由他们轰炸。到时候不仅兵工厂也保不住,按照他们不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的架势来看,很可能还要搭进去几百万的国民。搬了至少还有一线的生机,至少还能让本土喘口气。
  日本陆军就搞不明白了,这抗联怎么就和自己较上劲了。按照美英对德轰炸的范围来说,陆海空三军所有的兵工厂都应该在轰炸目标之内。怎么到了他们那里,专门找日本陆军的兵工厂炸?
  你不炸海军目标,炼钢厂也总该在你们的目标之内吧。钢铁是战争的根本,一切武器装备离了钢铁都玩不转。可八幡钢铁厂那么大的目标,你们瞪着眼睛就跟没有看到似的。只炸陆军的兵工厂和飞机制造厂,而且不是那种定点轰炸。是想要连同这些兵工厂所在的城市,一起从地图上抹掉。
  被逼着忙着给自己家底搬家的陆军,只能在海军幸灾乐祸的眼光之下,按照抗联的意图将这些兵工厂的相当一部分,迁往至少现在看起来还安全的南满。没错,都这个时候了还没有忘记内斗海军,对陆军的遭遇的确在幸灾乐祸。
  海军的兵工厂虽说也遭到了美军的轰炸,但是当时的美军投入的轰炸兵力,远远比不上抗联投入轰炸机数量多,力度与抗联相比也小了很多。在加上美军与抗联之间,因为一些费用换算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干扰。
  整个四三年,美军对日本本土轰炸的力度远远比不上抗联。直到四四年六月份,美军大批的b二十九轰炸机投入轰炸之后,海军才真正的笑不出来。但四三年期间海军虽说也在挨炸,但是被炸的绝对没有陆军惨。
  所以在四三年中海军非但还笑得出来,笑的这个舒服。而被海军嘲笑的异常恼火的陆军,也拒绝和海军分享轰炸情报,以及防空的经验。海军则拒绝自己设置的雷达站,以及观通站为陆军提供情报。陆海军的隔阂非但没有因为战局的不利,而略微缓和一些,反倒是越发的加深。
  虽说被海军耻笑有些丢人,不过这次的搬迁行动,在日军高层看来在本土到处挨炸的情况之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增加对南满的兵力,守住南满,这些兵工厂也不见得就真的危险了。
  反倒是比在日本本土天天挨炸,更加安全一些。形势逼人,日本人最终还是放下了最后矜持,将本土的军工产业相当一部分转到了南满。即便对海军恨的咬牙切齿,但陆军还是做出了最现实的选择。
  至于海军爱笑就让他们去笑吧,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笑不出来。别忘了,美国人也不是善茬子。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人对抗的主要还是海军,美国人能放过你们海军的那些造船厂和兵工厂,还有飞机制造厂?要是真的那样,才真是活见了鬼?
  到四三年年底,奉天兵工厂的产量不仅完全恢复了此战之前的产量,而且随着日本本土的兵工厂搬迁与合并到南满,其整个军工厂的产量还大幅度的增加。轻武器和弹药的产量,比原来整整翻了两番。当然如果本土能够提供足够的枪炮用钢的话,维持这个产量基本没有问题。
  除了奉天兵工厂在日本人全力抢修之下,在两个月之内恢复了部分生产之外。抚顺的煤矿、本溪和弓长岭的铁矿,日军也通过大量抓捕劳工,以人力代替被拆卸或者破坏的机械。不惜一切代价,以中国人的生命换取急需煤炭的办法,在半年之后恢复了生产。
  虽说产量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只相当于其原来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是至少部分恢复了产能。但对鞍山和本溪的炼钢厂、抚顺和奉天的特种钢材、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人造石油和铝业工业,虽说也采取了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的办法。
  只是原来依靠进口的一些关键设备的被拆走,本土又无法生产补充,使得日本人对这些工业的恢复恢复异常的缓慢。尤其是整个被拆走的抚顺铝厂、奉天、抚顺两个特种钢材厂、两个人造石油炼化厂,实际上已经没有可恢复的价值了。几经努力,最终还是放弃了恢复工厂的打算。
  而在鞍山炼钢厂的恢复上,日本人到底不敢像转移兵工厂那样,将国内的八幡制钢所等钢厂转到南满。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第二大钢铁厂鞍山的昭和制钢所已经被搞了一个半身不遂,要是将八幡制钢厂,也转移到南满。万一南满真的丢了,到时候日本就真的没有将战争维持下去的本钱。
  兵工厂在日本本土好赖还留下了大阪炮工厂,东京第二兵工厂作为必要的防范措施。但钢铁厂,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昭和制钢所和本溪湖煤钢厂已经丢了,要是八幡制钢所在丢了,也就等于日本的钢铁产量去了三分之二。
  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如果没有钢铁那战争还玩个屁了。再加上搬迁钢铁厂的巨大费用和漫长的时间,以及海军的坚决反对。最终这个日本最大的钢铁厂八幡制钢所,还是留在了日本本土。
  再说抗联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总师很小心的避开了这些钢铁厂。这些钢铁厂,基本上都没有挨炸。虽说日本陆军高层,包括海军高层都搞不明白,抗联为什么不轰炸这些钢铁厂。但从本土的情况看来,这些钢铁厂至少目前看还是很安全的。
  小气的日本人别说八幡钢铁厂,就连规模小一些的室兰制钢所和釜石制钢所,都没有舍得拆卸过来。不过为了恢复鞍山的钢铁生产,充分利用南满的铁矿石资源。日本人突击建了一批二十吨的小高炉,又从本土和朝鲜运过来两座高炉,勉强恢复了生产。
  但几经努力,昭和制钢所还是没有恢复到原来的产能。在留在关东军手中最后两年的时间之内,最高年产量也不过十余万吨粗钢,二三十万吨生铁的产量。因为失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仅有的几万吨钢材的质量也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之下,直到整个南满在四四年被抗联彻底的收复,也没有能够完全恢复生产。最终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在落入抗联手中的时候,产能已经下滑到了自建成以来最低。
  至于日本人最终还是留在本土的钢铁工业,等日本人宣布投降之后,他们才明白这些在战争之中最重要的钢铁基地,为何会在整个对日轰炸期间,能够最终幸免于难。尽管也挨了一些炸弹,但并未伤筋动骨。原来中国人早在战争期间,就打上了这些钢铁厂的主意了。
  在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抗联利用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朝鲜,距离日本本土已经近在咫尺的优势。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的短短两天之内,出动一个步兵师、一个装甲旅,保护大量的技术人员,抢先经朝鲜南部渡过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本土。
  而抗联的第一空降师,则在日本人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采取空降和机降配合的办法,成为第一波登陆日本本土的盟军部队。这些率先进入日本本土的抗联部队,利用美军还远在冲绳的态势。对日本本土工业,进行了一场规模,堪称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拆迁活动。
  登陆日本本土的抗联部队分工明确,空降第一师配合海军,负责海军和造船方面工业。而这个步兵师和装甲旅则利用机动优势,席卷了日本大部分的领土,着手点就是杨震点名要的日本冶金、光学、机械制造工业。
  在被抗联强行缴械的日本战俘协助之下,将室兰、釜石、神户、大阪等日本冶金工业基地,所有的设备连同技术人员,以及大学内的工科和理科教授全部集中。除了通过海路抢运回来大部分之外,剩余的则渡过朝鲜海峡,经朝鲜半岛的铁路系统运回东北。
  即便是后来登陆日本的美军,也没有能完全拦得住登陆日本的抗联对日本工业的打劫。而大学的那些教授和各个工厂的工程师,从医学到工科几乎所有涉及到工业建设科目,则早在第一时间被抗联用运输机给运回东北。
  等到美军大批登陆日本本土的时候,抗联的行动已经大致进行了三分之二。即便美国人利用海空军的优势,快速的封锁了日本沿海,扣押了一部分已经被抗联拆卸下来的设备。尤其是八幡钢铁厂,保住了将近一半的设备。但是等其采取手段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大半步。
  九州的日本工业虽说有三分之二保留了下来,但是日本其他部分的工业,却丢掉了三分之二还多。尤其是美军最后到达的本州岛北部与整个北海道工业区,基本上连毛都没有给日本人留下。
  尤其是光学、电子、机械加工、发动机制造等杨震重点要求的行业,什么都没有剩下。日本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二的釜石和室兰,彻底被打回了农业社会。八幡钢铁厂因为过于庞大,虽说没有最终完成拆卸。但一切能够短时间之内拆下来,较为轻便的设备,连同两座最新式的高炉都被拆走了。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苦心经营近百年的现代化工业,以及苦心培养出来的大量各种工业人才,以及农业、畜牧方面的专家只剩下了四分之一。日本几大财团的领导人物和所有的骨干,包括继承人在内,也被一并以战犯的名义带回了中国。
  第1752章 事后余波之冲突
  杨震在横扫日本本土的同时,除了将天皇留了下来之外,将日本皇室之中所有在军界任职的皇室成员,也都押回了东北。那位一手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朝香宫鸩彦王,则在得知第一登陆的居然是中国人之后,在抗联进入日本的当天自杀。
  不过杨震将天皇留了下来,但是皇室所有的财产,也什么都没有剩下。那位实际上日本第一号战犯的日本天皇,在见到那位太平洋战场盟军最高司令官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希望美军能够补贴一点生活费给皇室,以使留下来的皇室人员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
  因为他以及皇室所有的皇族,全部的财产加在一起,除了一些在乡间的小别墅已经超级不值钱一类的不动产之外,就连一万日圆都已经没有剩下。而更让这位天皇大惑不解的是,中国人怎么会知道除了他的几位心腹之外,就连绝大部分皇室成员都不知道的,日本皇室秘密藏宝的所在地?
  其不仅将明面上的皇室财产,掠夺了一个一干二净。就日本皇室秘密隐藏起来的,分别埋藏的很深的那些从中国,以及所有二战日本受害国掠夺来的巨额黄金,一个都没有拉下的,也都被找出来运走。
  中国人将日本皇室,搜刮的是如此的彻底。除了自与美英开战之后,就一直被冻结的瑞士银行账户之中,那些取不出来的死钱之外。整个皇室包括他这个天皇本人在内,在美军大举登陆日本之前,已经窘迫到连吃饭的钱都已经拿不出来。
  最关键的是,日本皇室几乎所有的皇宫,都在大空袭之中被刻意的夷为平地。如果不是日本政府为这位陛下修建的防空洞过于坚固,以及外带防毒、放火设施的话,恐怕皇室在这场战争之中,就不仅仅是搭上了几位皇子的事情了。
  这位天皇从走到哪里,抗联炸到哪里的。从东京炸到京都,从京都炸到乡下,所有为人所知的天皇居处,没有一处不被炸成一片平地的。连美国人的轰炸,都刻意避开的皇宫都被夷为平地的举措,很清楚的明白人家这就是要消灭他整个皇室。
  当第一波在东京空降的抗联部队找到这位天皇,并血腥镇压近卫师团为了保护天皇尊严和安全,而进行抵抗时候,这位天皇差点没有被吓死。生怕中国人找上门来,给他像那位松井石根大将一样,挂上牌子戴上高帽在中国各个城市游街一番之后枪毙。
  美军这一抵达,被吓得整天魂不守舍的这位天皇,那里还不像是见到了大救星一般?虽说张嘴要生活费,难堪了一些。但总比在中国人的枪口之下,整天被吓的半生不死,外加饿肚子要强的多。
  其实杨震的计划并不是真的要这位天皇的命,更不是将他带回中国。他知道自己如果将这位天皇也抓回来话,恐怕这事情做出来容易,但是收尾要困难。到时候这个家伙杀不得,养起来又没有什么用处,还会成为日后对日工作的一个问题所在。
  最终干脆杨震直接采取了恐吓的办法,争取将这位天皇的精神吓出一点毛病,让他自己主动去退位。或是让美国人逼着他退位,省的自己找麻烦。毕竟一个精神病人作为最高统治者,就算当做一个牌位也不是大众能够接受的。
  这个家伙的手段,杨震还是清楚的。知道这位昭和天皇不仅驭下手段,要比他那位脑残爹的大正天皇精明的多。而且其手段不仅毒辣的很,还深得中国文化之中的帝王心术。把他搞成精神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这位神经坚韧的家伙,却远比杨震想象的难以对付。在轮番的恐吓之下,硬是熬了将近一个月。看着自己的兄弟和子侄被抓走,也没有做出任何的事情,相当的逆来顺受。硬等到了美军登陆,接管了对他的监护。
  不过相对于将天皇弄成疯子的失败,杨震对日本工业的洗劫却是相当的成功。战后新日本政府成立的时候,居然发现竟然连造币厂的设备连同技术人员,外带库存的纸币,以及所有的造币原材料都被抢劫了回去。
  新成立的日本政府想要印刷一批纸币,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都找不到印刷设备和工人。满日本硬是找不到一张可以印刷纸币的纸张,也找不到一部印刷机和技术人员,可以印制货币。所有银行的金库都被洗劫一空,所有的硬币都被运回了中国。
  无奈之下的日本新政府,一边与美国方面交涉,要求即将成为日本太上皇的美国人,立即制止抗联这种逮到什么拆卸什么,几乎是无下限的对日本打劫行为。一边只能以贷款的模式,在美国造币厂印刷了一批货币,并重新定制了一批设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