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_分卷阅读_37

  见凌三姐脸色微变,凌腾不待她发作,便笑对赵长卿道,“我房里有两盆月季,这两天正开了花,我带妹妹过去瞧瞧。”
  凌家姐弟两个,赵长卿都不喜欢,凌三姐是个势利眼的蠢货,凌腾颇有心机。不过,赵长卿实在也懒得听凌三姐阴阳怪气,与凌氏道,“母亲,我跟表哥去看花。”
  凌氏正在同凌二太太说话,闻言一笑,“去吧。”
  凌三姐立刻道,“我也去。”
  凌二太太浑不在意,叮嘱一句,道,“你是姐姐,照顾着弟弟妹妹些。”
  赵长卿已看出凌腾眉间厌倦,凌腾却是个极有耐心的人,他并未发作,一句反对的话都没说,就带着赵长卿与凌三姐过去了,凌三姐没忘了捧着那碟点心。
  二房人口不多,即使房子不大,也足够儿女各有房间。
  凌腾屋里收拾的很简单,书案上摆着一盆花苞半开的月季花,这花泼辣的很,种哪儿都能活的一种花。小小的花盆里,小小的一株,只三五花苞,衬着碧绿的枝叶收拾的干净整齐,近前便有淡淡花香萦鼻。
  凌腾请赵长卿在案前椅子里坐了,自己拉了个圆凳坐。
  凌三姐将点心往案上一放,自己另搬了凳子来,凌腾已经倒了三盏白水,温声道,“年纪小的时候喝茶不好,这点心甜,妹妹就喝白水吧。”
  赵 长卿道谢接了,凌三姐迫不及待的说起凌大姐几个来,道,“卿妹妹,你可是不知道,现在大姐二姐四妹可鲜亮了!上回我跟着母亲过去给祖父祖母请安,见着她们 头上都插着新首饰,绢花儿也是最新鲜的花样儿,大表姐现在都学着用胭脂啦。以前总是一幅穿衣少穿的穷酸样,这我家一搬,可不立刻就富了么?”
  赵长卿没说话,凌腾已径自自案上取了本《孟子》,直接问,“妹妹念到哪篇了?”
  赵长卿随手指了一篇,凌腾道,“闲来无事,我教妹妹念吧。”
  “好啊,麻烦表哥了。”
  接下来,凌腾便长篇大论的讲起《孟子》来,赵长卿还能说两句,凌三姐一句都听不懂,直听的呵欠连连,没多大工夫便主动道,“我去瞧瞧母亲可有要帮忙的,你们先自己玩儿吧。”走的时候依旧没忘了端走点心碟子。
  凌腾长长的叹了口气,随手将书一合,疲惫的揉揉眉心,“叫妹妹看笑话了。”
  赵长卿道,“三表姐就是这样直率的性子。”
  凌腾年纪尚小,心机再深也是有限的,他低声叹道,“为着分家,把一家子情分都折腾尽了,三个盆两个碗的都能闹一场。血缘至亲,竟敌不过些许银两。”
  赵长卿心道:血缘至亲敌不过些许银两,夫妻之情也敌不过新人红颜,这个世界,有时,就是这么凉薄吧。
  凌腾感叹良久,忽然问,“妹妹怎么不安慰我呢?”
  赵长卿道,“表兄需要安慰吗?”一个强悍的人,不可能是成年突然间转变,必然这人自幼便强悍。看凌腾就知道,凌腾日后的成功是必然的结果,这是个天生强悍的人。
  哪怕凌腾最终会成长为一代贱人,也依旧会是个强悍的贱人。
  ☆、第33章
  在赵长卿过了自己的五岁生辰后,赵勇给她请来了讲课的先生,还是个女先生。
  其实,赵家并不是特别讲究的人家,何况赵长卿年纪小,先生是男是女并不打紧。不想,赵勇竟真的请了个女先生来,要知道,这年头男人念书都是百里挑一,何况女人呢?边城里念书的女人家并不多,何况愿意出来做先生的人呢。
  凌氏正好在老太太屋里,问,“这位女先生是何来历?”
  赵 勇道,“说来也巧,是李百户听说我在为咱们丫头寻先生荐给我的,是帝都人,算是李百户的远亲,娘家姓苏,家里遭了难,亲人死的死散的散,如今这位苏先生带 着儿子过活。苏先生要价倒是不高,每月一两五分的银子,中午管顿饭就行。只是她儿子尚小,离不得人,要带着儿子一道过来的。苏先生说,在咱家住也行,她回 去也是一样。若是主家肯收留住宿,包管饭食,她情愿意再降半两,每月一两也肯。”
  请先生是个烧钱的活儿,凌氏原本咬咬牙预备着顶多每月出二两银子,不想一两就能办下来,便很是心动。凌氏生怕天上掉馅饼,问,“你可打听清楚了,既是家里遭了事,苏太太可是被流放到边城的?”
  赵勇笑,“你想哪儿去了,若是流放为奴,她焉得自由身?哪儿还能出来做先生。我都问了,是个再正经不过的妇人。刚来边城时,有人看她孤儿寡母的想要欺负于她,苏先生不是那等歪心邪意之人,用簪子破了脸,如今还有道伤,莫要轻看了她。”
  凌 氏笑,“这是哪里的话,若是不好,人家李百户怎么会跟你提呢。她孤儿寡母的在外不容易,不如先叫她过来,请母亲帮着看看,也叫长卿见一见。以后她是要教长 卿的,两人投缘才好。咱家人口不多,房屋也有,若这位苏先生合咱们丫头的眼缘,叫她搬过来就是,两相便宜。”省钱才是王道啊!
  虽然人尚未见,赵老太太与凌氏心下已有了三分满意。
  赵家人应了口,苏先生第二日便带着儿子来了。
  苏先生人瞧着年纪并不大,二十出头的样子,眉眼温柔,人物瘦削,瞧着精神极好,若不是正当脸上一道深疤,当真是位难得一见的美人。
  苏先生的儿子不过三两岁模样,生的粉雕玉琢,已经会说话了,极是讨喜。苏先生见礼时,苏小公子也跟着有模有样的一揖,奶声奶气地问好,“老太太好,太太好。”惹得众人都笑了。
  老太太不禁笑问,“小公子几岁了?”
  苏小公子粉认真道,“老太太,我已经三岁了。母亲给我取名叫苏白,老太太叫我阿白就是了。”
  老太太见他们母子身上衣衫寻常,却都收拾的干净整齐,举止不卑不亢,当真是极好人品。只看苏小公子这般懂事,就知苏先生乃教子有方之人。
  老太太拿了点心给苏白吃,苏白道了谢,才去接过,很有规矩。
  苏 先生这才开始自我介绍,“因家门倾颓,一家子都散了,我随先夫辗转到边城,一路千里,不想他路上因病亡故,只剩我与苏白相依为命。我来边城两年,先时是以 刺绣、浆洗为生,幸而遇着表兄表嫂,好歹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听说贵府要给女公子寻授业先生,我少时也念过几本书,寻常授课当问题不大。”
  听她简单说完,凌氏对苏先生印象不差,想了想指着赵长卿道,“我这丫头如今五岁了,去年跟着老太太学着认些简单的字。不瞒苏先生,我家是军户,家里也没什么有大学问的人。长卿,你跟先生说说你都念了些什么书。”
  赵长卿道,“已经念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现在念《孟子》。”
  苏先生并不吃惊,只是微微点头,“若大姑娘想学四书五经,倒并非难事,我粗通此道。”
  凌氏道,“因家里只有这几样书,她就这样混着读了些。我听说,别人家的女孩儿什么琴棋书画,也都会的。”显然,凌氏是想全方位培养女儿。
  苏先生亦道,“琴棋书画,我也略知一二。虽不敢称大家,给女公子启蒙还是可以的。”
  凌氏脸上笑意更深,心说丈夫办事果然靠谱。就听苏先生又道,“我看女公子举止沉稳,远胜其他孩童。若依我说,琴棋书画陶治性情,四书五经乃儒学经典,若有闲暇,女公子读些史书亦无妨碍。我粗通一些礼仪规矩,女红针指,亦可指点女公子。”
  凌 氏已是心花怒放,大喜,“那再好不过了。”这么能干的先生,又这样便宜,真是省了大钱啊!凌氏到底还克制些,笑道,“我看不如这样,我令丫环收拾屋子,苏 先生便先住下,暂且教我这丫头几日,若先生觉着我这丫头尚可教导,先生只管搬到家里来住。我们家人口不多,也非大富之家,不过,我家人定会诚心诚意相待先 生。”
  苏先生一笑,“我听太太的。”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苏先生绝对是行家中的行家,她待人温柔又很有耐心,不论是授课还是指点赵长卿习字,皆是游刃有余。
  不过三日,凌氏便将苏先生聘为了正式的教习,两家立了契约,暂且定了两年。要赵长卿说,这定的实在少了,起码定个十年也不吃亏。
  苏 先生看过赵长卿的课程安排便给她进行了调整,原本是上书念书下午习字,苏先生就减了赵长卿习字的时间,她温声道,“姑娘年纪尚小,骨骼柔软,尚未长成,这 么小就长时间握笔,以后手指会微微变形,不大好看的。练字是个天长地久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既可。不如下午加些琴棋画之类,姑娘想怎么学?”
  赵 长卿一想,便有些为难,家里给她请先生已经很费钱了,若只是念书还好,琴、棋、画都是烧钱的勾当啊。赵长卿老实的说,“不瞒先生,学琴的话,我家没琴,也 没曲谱的书,而且,我听说琴很贵啊,一把就要十几两银子,先生看,我先学笛子成不成?笛子便宜,几十个铜板就能买一支了。棋的话,家里也没棋子,我得先去 问问价钱再说。画画,是不是要买很多颜料啊?”都是钱啊!
  苏先生善解人意的一笑,“画画也分许多种,写意工笔各有不同,现在还用 不着买颜料,我教你用墨就行了。围棋的话,你得想个法子了。将来学棋,除了围棋须有一幅外,还得买棋谱。你去店里问问,围棋不必好的,寻常的一样使,不过 一二百钱。你是先学笛子还是先学琴都无妨,曲谱不必你买,我还记得一些,晚上默下来给你暂且用着,够你用个一二年的。”
  赵长卿发愁的事给苏先生这样一说,反是不觉着如何难了。赵长卿更是赞叹,“先生记性真好,这也能记得?”曲谱都能默出来。
  苏先生一笑,“我这算什么记性好,只是一些简单的东西,并不难的。”
  晚上一家子吃过饭,赵长卿对凌氏道,“母亲,这回咱们可是捡了大便宜。苏先生要教我吹笛子了,她还说,曲谱不用花钱买,那些初学的曲谱,苏先生都记得,她默出来给我学就是了。”
  凌氏笑,“的确是个有才学的先生,你跟着苏先生好好学。等学好了,也吹段笛子给咱们听。”
  赵长卿挑眉,骄傲的说,“这是肯定的。”
  凌氏又对赵勇道,“苏先生一看就有学问,人品好,她家的小公子如今年方三岁,生的漂亮极了,又极懂事。等咱们宁哥儿长大,若似苏白一般灵巧懂事,我这辈子也知足了。”
  赵长卿道,“我还是觉着我弟弟好。”惹得凌氏笑容满面。
  在赵长卿看来,苏先生真是个天生的先生,她做事极有章法,每个时辰做什么,都是定好的。不仅授课时如此,管教苏白时亦是如此。
  苏白这样小的年纪,就已经能将《百家姓》《三字经》倒背如流了。苏先生还会每天早上教苏白背一段书,并不长,但晚上一定会检查,背不下来就没饭吃。
  苏白跟赵长卿诉苦,“有一回,娘娘在锅里炖着大鸡腿,香的阿白直流口水。阿白就想着吃鸡腿啊吃鸡腿,结果,一不留神就忘了背书的事。娘娘就自己把鸡腿吃了,连口汤都给阿白喝。”
  赵长卿哈哈大笑,苏白苦恼地,“后来,阿白再不敢忘记背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