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 第90节

  但由于王氏多年未孕,王家觉得自己说话没有底气,也不好多言,只是一味催女儿尽快生个儿子,站稳脚跟,好仗着儿子向公婆提要求。王氏受娘家人逼迫,自己却迟迟未能有孕,便时常郁郁寡欢,身体不佳,过了好几年,才艰难地怀上了一胎。谁知道生产的时候,她难产了,虽然最后顺利生下一女,却也伤了身体,无法再孕育子嗣了。
  谢泽山与谢瑁都倾向于过继谢珙的小儿子谢谨昆为嗣。王氏起初没多想。她挣命生了个女儿,女儿体弱,不知会不会夭折,她哪里还有闲心管别的?只是见丈夫与公公这么早就开始谋划过继之事,心里别扭罢了。
  然而,她不多想,她娘家却要多想。女儿不能生了,外孙女又不如外孙金贵,还不定站不站得住,保险起见,还是要有个儿子的好。过继是不能过继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过继的。过继了大伯家的侄儿,还有自家女儿什么事?王家说话就更没有底气了,甚至都没办法对女婿的家财指手划脚。
  王家提的建议就是,由他们物色一个妾,替谢瑁生子,延绵香火。只要儿子记在王氏名下,当成嫡子养,去母留子,也是一样的。
  他家挑中了县衙一个吏员的侄女,农户出身,父母双亡,只有一个亲弟弟。凭那个弟弟就能让姑娘听话,吏员一家更是任由主簿摆布。这姑娘身体健康,性情温顺,定然好生养。等她生了儿子,要处置也容易。
  王家打着王氏的旗号,直接把人送进了谢家的门。王氏接受了娘家人的安排,还主动劝说丈夫接受这番“好意”。
  虽然后来谢大老太爷发了火,但因王氏坚持,那个叫周满珠的姑娘还是成了谢家的妾。不过,谢瑁主动出面,将周满珠的弟弟送进了谢家族学附读,还许诺只要他能读出来,就荐他进竹山书院读书,算是对周家的补偿了。
  周满珠温顺而感恩,对谢瑁与王氏十分恭敬顺从,生了两个儿子,也没有任何改变。她就这么安安份份生活在谢家宗房的后院里,认定儿子们由太太教养才能有出息,亲近正室多于亲近夫主。她能每天亲手照顾儿子,儿子还依旧记在她名下。她的亲弟弟读书有成,已经是童生了,先生们都说他有中举的天份。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谢瑁夫妻关系却冷淡下来,也不偏爱妾室,好象就剩下面上情了。
  文氏叹息着对谢慕林道:“你瞧,你二伯父一家都是好人,妾也是老实人,两个孩子都乖巧伶俐,对嫡母生母都一样孝顺,原本该是极好的一家才是。你二伯娘,其实就是被娘家给误了。王家人几次算计都不如意,总爱在你二伯娘与二堂妹耳边说些有的没的……”
  谢慕林听得眉头直皱。这说起来,都是曹家硬要嫁女引来的祸患。即使谢璞很少回老家,他与谢氏宗族的关系放在这里,本地知根知底的人家知道他家攀上了皇亲,自然免不了会有趋炎附势之徒出现。王家就是冲着权势来的,只是没人配合他们罢了。可惜宗房的二伯父受此牵连,摊上了一门不省心的姻亲,至今仍深受其害。
  都是曹家的错!
  谢慕林骂完曹家,又问文氏:“现在我们家跟曹家划清界限了,王家又是什么态度?”
  文氏想了想:“其实还好。两家毕竟已经做了十几年姻亲,曹家对他们又不曾有过什么恩惠……先前你爹爹出事时,宗房封锁了消息,连你二伯娘都没让知道。等到后来王家听闻时,事情已经结束了,你爹爹又升了三品。如今竹山书院出去的进士举人不少,他家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偶尔说话有些不中听罢了,想来也没胆子在我们面前失礼。”
  谢慕林面色缓和了些:“那我见二伯娘时,是否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地方?还有二堂妹英芝,我又该如何相处呢?”
  文氏跟女儿说那么多宗房的闲话,就是为了提醒她这一点:“你只当作是什么都不知道,依礼行事便可,若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尽量少说几句,免得出错。我虽然跟你二伯娘初识不久,但你大伯娘私下告诉过我,她这人性子没什么不好的,品行也正,从来不会故意折腾周姨娘和两个孩子。只是……她心太细了,容易多思。有时候极寻常的一句话,她就要翻来覆去想上好几遍,猜想别人是不是在背后议论她什么。与她相处时,说话行事总要小心些。”
  谢慕林明白了。不过,只要品行正直,其他都是小节。
  “还有一点就是……”文氏欲言又止,“你二伯娘是没什么,但是你二堂妹……她身体不好,又是唯一的嫡出,家里人难免娇惯些。她从小见惯了你二伯娘自苦,又有外祖家的人时常在她耳边说些有的没的……可能有时候说话会偏颇一点儿。她对周姨娘和两个弟弟,不是太和气,也不喜欢别人家里的庶子庶女……不过这跟你没关系。若是她在你几个弟妹面前说了什么不中听的,你也别生气,尽量打个圆场吧。那孩子不是坏人,只是年纪还小,见事不清罢了……”
  谢慕林看向文氏:“二堂妹这几天是不是时常跟三弟四弟和三妹妹他们起冲突?否则娘何必特地把二伯父家这些内情详细告诉我知道?”
  文氏苦笑:“真的只是小事罢了。长辈们都知道这是小孩子家吵吵闹闹,不会放在心上。你两个哥哥就从来不跟小姑娘家计较,连徽之都不在意。我只是怕你一向护着弟妹们,到时候听到英芝说话不客气,一时恼了,便冲人发火……你如今脾气见涨,在自家人面前倒罢了,可你二堂妹从小体弱,又极受宠,万一气出什么毛病来,你要如何收场呢?你们姐妹将来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呢,能和睦些,还是和睦些的好。”
  谢慕林撇了撇嘴角:“知道了。”
  大堂姐谢英莲已经十五岁,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出嫁,二堂妹谢英芝便是她未来几年在湖阴生活期间,最常接触到的堂姐妹。考虑到宗房与二房、三房的情谊,她当然不方便跟谢英芝起冲突。可是身娇体弱的熊孩子什么的,真的很麻烦呀……
  船渐渐慢了下来,向岸边靠去。善姐来报,谢家角到了。
  第280章 谢家角
  谢家角原本是一片荒地,紧挨在湖阴县城东边,与县城有一水之隔,有桥相连。南边是一大片种满竹子的山林地,整体看上去,有点象是山林地底部伸向河道的一块三角形半岛。
  坐船去谢家角,船不必进城,在城外码头转水道,拐弯向南,不用走多远就到了。竹山书院却在斜对面,与谢家角和县城都隔着条河,以桥相通。除此之外,附近渡船也多,谢家族里还有族人专门开的小船行做这种渡河生意,倒也没什么交通上的困难。
  谢慕林在谢家角的码头拾阶上岸,只觉得码头沿线的堤坝又高又宽,完全是大块的石方筑成的,十分稳固,看得出来也很新。堤上宽敞得可以跑马,从堤坝上往下看去,还得走上十几二十级台阶,才能到达街道。这样的堤坝,防洪效果应该很好吧?谢氏一族也是吸引了教训,才会特地如此建筑自家的新族地。
  谢慕林在码头上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就发现前方一大片的建筑都是整整齐齐的,颇新,清一色的粉墙黛瓦,道路宽广笔直,路旁植树栽花,道上走的人个个都穿戴整齐,哪怕是奴仆模样的男女,彼此间也客气有礼,顿时就对这片族地有了好感。
  文氏拉了女儿的手,含笑向她介绍:“这里就是谢家角了,各房各户的宅子都是新建的。八年前遭的灾,搬迁是七年前的事儿了,新宅子没建好之前,族人们有在亲友家借宿的,也有在县城里赁屋居住的,还有在新宅子的地面上随便先搭了间草屋将就的。熬了三五年,方才把宅子全都建好了。因着是宗房做主划的地儿,合族合力请来的工匠,所以造出来的房子很是整齐。人走在路上看过去,也觉得精神。这一片如今没有外姓人家,全都是姓谢的,因此族里的女孩儿避讳也少些,偶尔出门走走,也是不妨事的。”
  谢慕林听得有几分惊喜:“是吗?那族地里除了各家的住处,都有些什么地方呀?”她是不是可以偶尔独自出门逛个街?
  然而文氏的回答让她失望了。
  逛什么街?谢家角是谢家族人聚居的地方,又离县城和码头商业街那么近,过桥就是了,哪里用得着再开什么店?
  靠近河岸这一片,分别是祠堂、族学、祠堂附属的戏园子以及各房各户的私家宅子。
  再往后走,便是给族中出家清修又或是犯了错的女眷住的庵堂、给族中贫困女眷谋生用的织绣作坊、宗族名下用于接济贫困族人的菜园和果园。
  再往后更偏僻的地方,紧挨着山林地的,便是族人开设的砖瓦窑和竹炭窑了。那边还有一处小码头,不必把货物运送到北边的正式码头上,就能直接利用水路出货。
  整个谢家角,除了码头下方供人等候船只的草亭旁边,有个小茶摊,可提供热腾腾的清茶与做法极简单的一两样糕点外,再没有其他的消费场所了。谢慕林若想逛街,又能上哪里逛去呢?
  然而文氏对这样的环境却十分满意:“既清静又安全,家里的孩子放出来四处跑跑闹闹,大人也是放心的。只需要叫个人跟着,不让他们离水太近即可,旁的还有族人帮忙照看呢,桥头有人盯梢,也不怕有生人进来把孩子拐了去。我在这里住着,倒觉得比谢家湾那边更加安心。”
  谢慕林想想南边的山林,笑了笑:“是啊,光是这码头就比谢家湾的小码头安全百倍了。娘,我们要不还是拨点银子出来,把那边的小码头修一修吧?我每次上船下船,总担心那码头随时会塌。”
  文氏想了想,正色道:“这话也有道理。只是码头乃族中公有,不是我们自家说了算的,回头我去寻你大伯娘商量商量。”
  说话间,迎面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圆脸,身材矮胖,冲文氏笑得热络:“回来啦?这就是你闺女吧?生得真俊!”
  文氏客气地向对方行礼问好,又示意谢慕林上前见礼:“这是你七房的琉大婶娘。”
  那是谁?
  脑子里装了一堆谢氏族人的名号,却还没来得及对上号的谢慕林迅速摆出笑脸,上前见礼,心里还在发懵。
  琉大婶娘看起来十分和善,拉着谢慕林的手夸了又夸,还说:“得了闲来找你芳姐姐玩耍。我们家肃哥儿、宁哥儿跟你兄弟们在一起读书,也是十分投契的。”
  文氏替女儿答应下了,与对方道了别,方才拉着女儿继续往前走。
  谢慕林暗暗抹了把汗:“这位到底是……”
  文氏笑笑:“以后你就认得了。七房虽与我们三房血缘远些,关系却很不错。老太爷生前做生意,还托了七房老太爷帮着照看作坊呢。”
  那就是被谢老太太坑过的族人了?难为那位婶娘对她们如此客气……这是不是证明了,谢氏族人对谢老太太的敌视态度,并不会影响到文氏母子几人?但考虑到谢璞在发现真相后,一直持之以恒地与族人维持亲善,还参与资助了新族地的建设……估计谢老太太一人独自拉稳了仇恨,谢璞的儿女们只要不作死,都不会被殃及池鱼吧?
  谢慕林觉得自己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谢慕林跟母亲文氏大大方方地走在路上,下人运送行李跟随在后。不一会儿,宛琴领着几个男女仆妇迎了上来,微笑着向文氏与谢慕林行礼:“太太和二姑娘到了?这一路可辛苦?老太太身体可好些了?”边说边示意身后的人上前帮忙拿行李。
  文氏一路继续往前走,一路与她说话:“一路顺利,老太太的病情还算稳定,老宅里一切安好。你在家里如何?昨儿我没回来,孩子们的起居饮食都安排好了么?”
  宛琴向她报告了详细情况,具体到昨天午饭和晚饭都吃了什么菜,都说得一清二楚。
  谢慕林瞥见宛琴的气色,只觉得她似乎比前些日子要精神些了。难道是因为结束了长途旅行,安顿下来了,饮食、休息都有了保证,所以整个人的气色都有了改善吗?
  还有,宛琴可以自由地带着人走出家门,这是否意味着,她已经不必再禁足于内宅了呢?虽说谢家角是个半封闭的社区,但文氏对她还是挺宽松的嘛……
  她们一行人走了没多久,就到达了三房的新宅子。三房宅子与二房、宗房的宅子紧邻,是一处三路五进带花园的江南大宅,与二房的五进宅子就只隔着一条巷子,前方隔着一条路的地方就是宗房大宅的后门,东南面是族学的两进院子。再往东走,便是祠堂和戏园子了。建筑之间都挨得挺近,串门子很方便。
  谢慕林站在自家新宅前,观察着这崭新又气派的大门,忽然听得吱呀一声,谢映芬从门缝里探出了小脑袋往外张望,看到她,顿时露出了灿烂的笑脸:“二姐姐,你总算到家了!”
  第281章 新居
  谢映芬兴奋地拉着谢慕林满大宅地跑,叽叽喳喳地给她介绍着这座新家的好处。
  什么地方宽敞,房屋崭新,院子多,花木多,人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院子,一点儿都不挤,等等等等。
  谢家不是所有人都回到了湖阴,因此,除了中路后院必须留出来预备谢老太太随时可能回来住以外,其他院子那是想要就有的。比如宛琴,她本该跟着儿女们住,但眼下也可以独占一个小院,前后分别挨着儿子和女儿的院子,抬抬脚就到了,方便又宽敞。
  不过谢映芬也不是没有抱怨:“我其实更喜欢菡萏院,那里紧挨着后花园的荷塘,有个水池子,种了一大片荷花,风一吹就阵阵清香,秋天站在池边一伸手,就能摘了莲蓬来挖莲子吃。我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偏偏姨娘说那地儿湿气太重了,死活非要我选隔壁的汀兰院。汀兰院就是种了几盆兰花罢了,照看花木的婆子手艺不怎么好,那兰花开得一般,又不是什么难得的品种,有什么意思?可姨娘非说那里好,又离她的院子近,我只好答应了……”
  话虽如此,谢映芬在汀兰院其实也住得挺舒服的,感觉比在金陵城里住过的几个地方都强,兴许也是因为她可以只带着丫环婆子独住,不必每天生活在生母的眼皮子底下,被对方管头管脑的缘故。
  谢映芬小朋友,常年与生母分居两地生活,一向被嫡母放养惯了,其实不太适应被紧盯管束的日子……
  汀兰院位于新宅西路靠后,与菡萏院并列,与花园只有一墙之隔。西路这边,基本是为少爷小姐们准备的院子,面积小些,却都修得精致,种满了各色花木。谢显之的雪松院,谢徽之的香樟院,谢涵之的丹桂院,谢映芬的汀兰院,还有宛琴挑的木樨院,都种有自己的特色花木,剩余的青竹院、菡萏院等等,也都是如此。
  谢映芬拉着谢慕林从雪松院开始逛起,一路逛到自己的院子,向二姐姐数落了一番院子里平平无奇的几种兰花后,又绕到菡萏院去看荷花,还要拉她去逛后花园:“园子比桂园小多了,但是荷花开得特好,水池子不深,我看到有婆子在水池中捞鱼,那水只到她腰间,就算掉进去了也不怕。我也想下水捞鱼玩,可姨娘就是不肯答应!”
  这孩子大概是被小宅子和船上的生活憋得狠了,现在有了条件就忍不住想要撒欢。
  不过谢慕林必须承认,她也被谢映芬说得兴趣盎然,挺想往花园里逛一逛的。
  可惜善姐很快追了上来,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们,日后大家是要在这宅子里长住的,想什么时候逛园子不行?这会子天色不早了,二姑娘还得去宗房拜见长辈呢。四姑娘也要跟着去的,要玩耍还是等回来了再说吧。”
  说完后她就数落跟在谢慕林与谢映芬身后的莲儿和小蝶:“叫你们侍候姑娘,你们不想着提醒姑娘回院子里歇息,只顾着跟姑娘们到处玩耍。姑娘们年纪小又宽厚,不说你们就算了,你们自己也该懂事才是。”说得两个丫头羞红了脸,齐齐垂了头。
  谢映芬也被说得有些讪讪地:“是我忘了这一茬,一见到二姐姐就高兴得昏了头,不关她们的事。”说完又转向谢慕林,“二姐姐先回院子去吧。改日得闲了,我再陪你去花园里玩。”
  谢慕林笑说:“没事,我也逛得挺开心的,顺便还知道了新宅子的布局呢,以后要找兄弟们和妹妹,就不怕认不得路了。”
  但她也有一点疑惑:“怎么刚才没瞧见二哥的院子?”她没住进来就算了,谢谨之可是跟着大部队一块儿入住新宅的,分明还有两三个院子是空的,怎么没见他入住?
  谢映芬说:“你们二房的不住西边,在东路那头呢。那边离二房的大宅子就隔着一条巷子,还有侧门可通,来往方便些。”
  于是谢慕林就跟着善姐,横穿了中路第四进院子的穿堂,前往新宅子的东路。
  东路的几进院子,跟西路格局完全不同。最南边的是车马棚,紧挨着是议事的院子,附带管事房与客房,看来似乎是供主人招待属下或客人用的,地方很宽敞,房间也多,数一数,起码有十来二十间吧。不过这两重院子与后头的完全是隔绝开来的,并无门道相通,墙也建得很高。要去后面一墙之隔的梧桐院,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由东边青云巷里的侧门进入,另一条是走正院的东侧月洞门。
  梧桐院便是谢谨之的院子,是个三合院,房屋数量众多,地方也宽敞,看起来几乎是汀兰院的两倍大。院中种了两棵梧桐树,眼下正是开花的季节,倒也开得很美。不过院名梧桐,院中种得最多的,却是凤尾竹,围着院子种了一大圈,把阳光都遮去了一半。在炎热的夏天,这样的环境衬得院中十分凉快,大约住起来也是怡人的。
  只是谢慕林会忍不住念叨一句:“冬天不会特别冷吗?”
  领路的善姐回头笑道:“不怕的。老爷命人新建这座新宅子时,就想着要把这个院子留给二少爷住,特地命人在暖阁里修了火墙,冬天里足够暖和的。”
  那为什么不直接少种点竹子算了?
  谢慕林不太理解谢璞的思路。不过想想,凤栖梧桐,院子里又种了许多凤尾竹,谢璞特地把这个院子留给文氏所生的嫡长子,大概他心里对谢谨之也有着特别的期望吧?
  凤凰在古人的观念中,当然不仅仅是皇后的象征。
  梧桐院后头,就是分配给谢慕林的木槿院了。两个院子之间有小门相通。善姐告诉谢慕林,这个小门平时是锁上的,但眼下要把二姑娘的行李搬进来,人人都从正路走,太费事吵杂了,所以要借道梧桐院东边通向青云巷的侧门,更省事省力。
  木槿院与青云巷不相通,锁上与梧桐院之间的小门后,便只有一个门可出入,就是通向后院的西门。平日里,人要从这个门走,穿过穿堂院子,才能前往正院。
  谢慕林看到这个格局,心里只盼谢老太太不要住进后院,不然她每天出入自个儿的院子,都要在谢老太太的眼皮子底下……太膈应人了!
  谢慕林穿过梧桐院,迈进了木槿院,发现这里同样是三合院的格局,只西面墙上开着院门。北屋五间打通,宽敞高大,采光通风都很好,正是她日常起居之处。东屋三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看起来似乎是库房、净房一类的地方。南屋一排,则是丫头婆子们的住处了。梨儿与翠蕉很快就选定了自己心水的房间,都十分兴奋。
  东南北三面房屋,屋前有游廊相连,来往方便。北屋后头,还有一片空地,算是个后院。院中各处种了许多花木,固然有木槿,但其他玉兰、海棠之类的也不是没有,院墙边上,还有一溜儿花槽,不过是空的。
  谢慕林闻着空气中的花香,看着眼前的新院子,心里不由得也期待起了未来的新生活。
  第282章 吐嘈
  谢慕林对新院子很满意,感觉空间挺大的,北面正房五间都是她的地盘,分成卧室书房起居室,都还绰绰有余。
  木槿院离新宅西北角的大厨房很近,那边院子有净水井,可以通过埋在地面下的陶管,向邻近的院子供水,离得最近的木槿院自然跟着沾光。这种设施,连金陵城里珍珠桥的谢家大宅都没有。
  原先就守在这处院子里负责粗使活计的婆子从东边其中一间小屋里取了水,就地用铜炉烧热了,倒进木盆里,供谢慕林洗漱。谢慕林用热水洗了脸,擦了身,再把头发上的灰尘抹了抹,换上一身干净衣裳,重新梳了头,便可以去跟母亲妹妹会合,前往宗房用午饭了。
  出了西院门,她回过头来多看了自个儿院子的正门几眼,才发现院门口上方的石匾,刻着“晓露自开”四个字。
  记得四妹妹谢映芬所住的汀兰院,院门口的石匾刻的是“兰芷清芬”。估计这些石匾上的字,都是对院名的一种解析吧?“晓露自开”这四个字,必定也跟木槿花有关。这么说起来的话,宛琴姨娘坚持让谢映芬住进汀兰院而非菡萏院,也不是全无理由的,因为“兰芷清芬”这四个字,就包含了谢映芬的名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